腊月二十八为什么把面发 腊月廿八有哪些风俗

来源:星座运势网   2021-11-21 13:07:35
很多人们在生活中凡是遇到重要的事情,都会选择适合的黄道吉日吉时,特别是一些大事,图的就是吉利,星运网有2021年农历腊月专题,欢迎查看,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腊月二十八为什么把面发?腊月廿八有哪些风俗?

腊月二十八为什么把面发

在以前没有发酵粉,都用发面引子方面,不能快速把面发好,需要提前一天开始发面,腊月二十八天气寒冷,还需要一定的温度,才能把面发好,所以到了腊月二十八,提前把面发,等到了第二天腊月二十九时,面发好了才可以蒸馒头。
民谣:腊月二十八,家家把面发,其实二十八不仅去发面,各地还有不同的风俗,馍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馒头,有的地方,俗称馍、饽饽等等,实际上就是平常吃的馒头。虽然过去在北京等等一些地方,二十八把面发,实际上其他地方风俗不同,也有蒸馒头的,时间有早有晚,但寓意都非常喜庆,寓意新的一年蒸蒸日上,圆圆满满,是非常吉祥的传统习俗。打糕就是我们说是蒸年糕,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,有红、黄、白三种颜色,象征着金银财宝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,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,春节期间我国很多地方,都有吃年糕的风俗,寓意非常美好,“年年高”。

腊月廿八有哪些风俗?

——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,还要“贴花花”也就是贴年画、贴春联和贴窗花。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“桃符”。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,《典术》曰:“桃者,五木之精也,故压伏邪气者也。”到了五代时,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,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,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,而题写于桃符上的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“春联”。后来,随着造纸术的问世,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。家家户户在屋门上、墙壁上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"福"字。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,对美好未来的祝愿。
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“糕儿馍馍两笸箩”;河北省人们则是“蒸枣花”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;河南省人们也是“二十八,蒸馍炸疙瘩。”北京人们在这天“把面发”,等到二十九才“蒸馒头”。